0755-83667777

动态资讯

文化底蕴是服装设计之源

发布时间: 2018-05-27来源:浏览次数:作者:

  黄燕敏,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现任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服装系系主任。1988年毕业于苏州丝绸工学院工艺美术系(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前身)并留校任教至今。

  在她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曾多次指导学生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曾获得2000年“中国瑞士服装设计邀请赛三等奖”、2009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教育成果一等奖”、2010年“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百乐奖”及2014年“纺织之光教师奖”等诸多荣誉。

  2018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于5月13日至5月19日在北京798艺术中心隆重举行。在本届大学生国际时装周上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斩获了7项大奖,可谓是收获满满。获得的奖项分别为“第23届中国时装设计新人奖”、“2018年度中国时装设计育人奖”、“第23届中国时装设计优秀指导教师奖”、“最佳工艺奖”、 “2018中国国际知名高校(服饰)作品展十佳视觉设计奖”、“2018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人才培养成果奖” 及“北欧世家皮草游学奖学金”。

  5月21日,凤凰网苏州对黄燕敏教授进行了专访。

  从教生涯新见解——摆脱模仿,立足文化

  黄燕敏教授从事指导服装设计方面已有20余年,多年的教学工作积累下,她对于指导服装设计方面有着许多不同的新见解。

  对于中国服装设计教育,黄燕敏教授说,尽管是从上世纪80年代才正式起步,但发展速度非常迅速。起步阶段的服装教学多以模仿发达国际的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为主。然而,模仿并不能满足服装设计专业日益迅速发展的需要,一味模仿没有根基,缺乏底气。每一种艺术它都有着独特的人文背景与文化土壤,当它离开了特有的背景与土壤就会失去原有的风采。

  对此,黄燕敏教授做了一个有趣的比喻:“比如一个优秀的意大利咏叹调演员她的嗓音、声线、气韵应该是非常出色的,但你如果让她来唱苏州的评弹那就怎么都无法表达出评弹那种温婉、柔棉、和悦的旋律,服装设计也是如此。”

  因此,黄燕敏教授认为在指导服装设计方面,第一必须要注重文化根基。秉持着如此的教学理念,她提出了从事服装设计需要“有思想”。思想是对客观存在的实物、各种现象、文化等要素经过人的思维活动提炼后的一种观念,将这样的观念融入设计作品中,那么它必定会带有人文情怀,这正是“有思想的东西才有生命”。

  黄燕敏的服装设计理念——拒绝空想,贴近实际

  提及对服装设计的理解,黄燕敏教授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除了要“敢想”,文化底蕴对于一个服装设计师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灵动的太湖石、秋日荷塘的残叶、青石板、昆曲、园林的花窗、小笼包、大闸蟹等与江南本土文化息息相关的元素都被黄燕敏教授别出心裁地运用到了服装设计当中。她说,苏州的刺绣艺术、缂丝艺术和木雕艺术都可以作为服装设计的灵感元素。只要选材得当,这些看似和服装风马牛不相及的艺术文化都能在服装设计中绽放出新的光芒。

  身为服装设计师,除了要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有人文情怀的思想外,更要将设计落地,做接地气的设计。服装设计虽然属于工艺美术的范畴,但最终产物是一件人们日常生活的日用品,更是一件商品,因此在设计服装时必须考虑到它的实用性和商业性,服装设计要贴近生活,“敢想”说的并不是天马行空,漫无边际的想象,而是在现实基础上的大胆创新。

  对于大学生时装周——交流学习,挑战自我

  每年的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是对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班学生四年学习成绩与能力的一次大检阅,对于黄燕敏教授和她的学生们来说,每一届的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都是向兄弟院校学习、交流的一个大平台。通过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办学方向的各个院校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手段,可以对照和审视自身的教学体系,以树立新的标杆,继续挑战自我。

  继往开来——做好知识储备,拥有工匠精神

  黄燕敏教授执教二十余年,对于未来新入校的服装设计专业学子有着极高的期望。在如今的信息社会,电子产品泛滥,黄燕敏教授希望他们能做好各类知识储备,多看书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单纯地迷恋电子产品,可以选择聆听讲座、参观博物馆等方式开阔眼界。另一方面要刻苦钻研专业基础知识,打下扎实基本功,同时多参加各种活动比赛,接触社会,锻炼自我能力。相信这些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同样非常适用。

  毕业在即,黄燕敏教授对于毕业班学生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期许。她希望学生们能沉下心来做设计,将书本知识与设计公司、与企业相互磨合,要始终怀有匠心,把设计做精、做细,把设计做活、做远。


相关新闻

深圳市华联工商进修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