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服装学院深圳教学点
 
 
 
2017“发现东莞非遗之美”原创服装设计活动启动

发布时间:2017/6/12  浏览次数:2177次

【深圳华联北京服装学院导读】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10日上午,“发现东莞非遗之美”2017东莞原创服装设计活动暨广东大学生非遗服装网络设计大赛在东莞文化馆正式启动,此次由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广东省服装设计师协会、东莞市文化馆展开的跨界合作,预示着东莞这座城市的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又将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2017“发现东莞非遗之美”原创服装设计活动启动

  2017年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去年,国务院将“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突显了国家对文化和自然遗产工作的高度重视。此前,文化部发布今年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主题为“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并在口号中体现了融入生活、活态非遗的理念。

  在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一直在积极开展。经过多年来精心发掘、传播和实践,东莞非遗保护与传承从观念认识到创新实践等方面都不断累积丰富。东莞非遗保护体系基本形成,并建成了全省最大的非遗展厅——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此基础上,10日上午,“发现东莞非遗之美”2017东莞原创服装设计活动暨广东大学生非遗服装网络设计大赛在东莞文化馆正式启动,此次由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广东省服装设计师协会、东莞市文化馆展开的跨界合作,预示着东莞这座城市的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又将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跨界合作首次以“城市非遗”作展

  “发现东莞非遗之美”2017东莞原创服装设计活动由是东莞文化四季之非遗季系列活动之一,将以非遗元素为内涵,设计创作出32套代表东莞各镇街非遗文化的服装。活动贯穿今年6月到8月,将开展非遗文化与服装艺术高峰论坛、采风行动、2017广东大学生非遗服装网络设计大赛、广东时装周东莞专场展出、32镇街非遗服装作品巡演、留馆展存等项目。

  其中的广东国际时装周东莞专场展出,将会把在本次活动中设计完成的32套非遗服装以“专场”形式亮相“广东国际时装周”,这种以城市元素作为专场展出的形式,是中国服装史上的首例,也是世界时装周上的首例。

  启动仪式现场,东莞市文化馆馆长黄晓丽说:“广东是服装制作、设计大省,服装艺术资源丰富,服装设计水平高超,配合东莞比较成熟的非遗保护创造体系,两个行业将建立起深刻的精神联系,让东莞非物质文化通过服装设计独特的艺术形式呈现给世人。”广东省服装设计师协会执行会长丁宁表示:“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和广东省设计师协会将发挥服装设计的专长,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现代的服装设计,并加以创意展现,并在今年8月份的2017广东时装周秋季的活动上,对跨界融合的精品进行集中的展示,这也是国内以非遗集体亮相时装周T台的首创,将形成政府与行业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非遗保护新格局。”

  台湾知名设计师邢宝宝表示:“中国的传统服装、发型、妆容都很漂亮,只要加以开发,与时尚接轨,并不输西方的时尚文化。”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益群说:“中国几千年历史所遗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设计师们带来大量的创作灵感,广东的设计师们已经对非遗元素的服装设计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绩,比如将广绣和香云纱搬到了时装T台,去年还在米兰时装周进行了展示。这是以城市非遗作展,一定能为东莞、广东文化留下一笔精神财富。”

  从“请进来”到“走出去”

  截至目前,东莞共有市级以上非遗代表项目120项,省级以上39项,国家级8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传承人25人,市级传承人29人。近年来,以“非遗墟市”“非遗季”等为代表集观赏和体验于一体的活动,通过“请进来”的方式,拉近了非遗与市民日常生活的距离。此次“走出去”为非遗进行的跨界合作,又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在随后举行的非遗文化与服装艺术高峰论坛上,来自香港的设计师表示:“这样的活动对于推动地区文化交流有积极的意义。”来自台湾的设计师刑宝宝说:“全世界的华人都会关注自己的家乡,而祖国家乡所遗留下来最具凝聚力、能够勾起家乡回忆的,就是非遗传统文化。”广东省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会长、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林姿含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给服装设计师提供很多创意灵感,作为服装设计师,通过本次活动既能够弘扬非遗文化,又能尝试新的创作方向,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尝试。”

  2017广东大学生非遗服装网络设计大赛是本次活动的重要活动之一,大赛的获奖作品将会与各服装大师的设计成果一同到广东时装周进行展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教授邵敬党表示:“让各大学生能够与各位大师同台展出,学习大师的设计理念,欣赏大师的非遗服装作品,领略东莞非遗文化的魅力,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的艺术成长。”

  探索以日常常用载体传播城市非遗

  熟知非遗的人们都知道,东莞非遗底蕴深厚:千角灯,是一种富有地方特色且具有神秘皇族色彩的工艺品,反映了东莞赵氏系宋帝皇族这段深远厚重的渊源历史;莞草编织技艺、莞香制作技艺,是东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在明清时期开展海外贸易的重要历史见证;木鱼歌,是唐代民间流行的说唱文学“俗讲”(变文)流入广东后的重要遗存。

  而在活化传承的过程中,高埗矮仔祥腊肠、冼沙鱼丸、清溪麒麟制作等,在商品化上取得了成功,进入了活态传承的良性发展轨道,茶山公仔等还在进一步探索中。另一方面,千角灯、木鱼歌等则离融入日常生活尚有距离。

  同样是非遗,为什么传承发展的情况不一样?从日本非遗保护的一些做法中,或许可以了解其中原因之一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上,日本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明确区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民俗文化遗产,在保护和扶持政策上区别对待。实际上,一些民俗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是存在区别的,比如,昆曲、古琴这些脱离实际生活的精致文化,与人们日常生活习俗关联层次较低,而蒙古族婚礼这样的民俗文化遗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由此观之,用一种日常常用的载体承载非遗项目,让不同的项目在生活中获得无区别与广大民众接触交流的机会,对一座城市的非遗传承与推广都意义非凡。

  此次非遗原创服装设计活动,正是通过探索对接非遗文化产业与服装设计产业,创新运用服装作为载体传承发展东莞这座城市32个镇街的非遗文化,并研发创作东莞非遗文化创意产品,使传统的非遗产品更加时尚,更加实用,更加贴近市民的日常生活,使市民能够更好地了解非遗文化,形成非遗文化传承普及的良好氛围,从而激发非遗文化发展活力。

  活动现场,一位市民表示:“希望能够有一些优秀、接地气的非遗文创产品来培养下一代对非遗的热爱,像这次的非遗服装,不但我自己能穿,我还能给小孩子穿,让他在平时生活中也能感受到非遗的气息。”另一位市民说:“非遗的文创产品最好能走上柜台,让我们方便购买。还有这次时装设计活动应该比较是倾向于吸引年轻人的关注,还应该考虑不同年龄层次人的市民的需求,针对其他年龄层的人群加紧研发新的文创产品。”

  创作源于对城市非遗的深入了解

  为了让设计师们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东莞非遗文化,激发设计创作灵感,当天下午,东莞市文化馆组织服装设计专家和摄影专家50余人到寮步、万江进行了非遗文化采风,参观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寮步香市”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埗矮仔肠制作技艺”。

  设计师们首先参观了寮步香市,了解莞香的种植、制作以及种类、香味等,领略了东莞古代香市的风貌,感受了东莞莞香文化的传统底蕴;随后,他们到万江高埗矮仔肠制作基地参观了高埗矮仔肠制作技艺,并品尝了高埗矮仔肠,对东莞的传统饮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一位曾经在东莞生活工作过设计师表示:“以前在东莞居住了十几年,但是非遗文化不太了解,现在借此契机,既可以重新认识东莞的非遗文化,加深对东莞民俗、传统的了解,又可以以自己的知识为东莞的文化事业贡献力量,觉得非常有意义,非常有动力。”

  此外,东莞市摄影家协会将对本次活动全程进行跟踪拍摄,用镜头记录服装设计师与非遗结缘的画面,整理编辑后将会形成宣传片记录非遗文化大事记。东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李志良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沉淀,承载的是中华民族内在的东西,怎么让它永久的呈现给大家。我作为摄影师,我自己要担当起这种责任,作为主席,我也觉得有这样的责任,要将东莞带有东莞本土精神内在的东西,一定要将它真实的记录下来。”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服装设计

【上一篇:纺织服装行业产品竞争力决定品牌生命力
【下一篇:服装行业10大生死命题,不改革,必死!
【返回  行业动态】
 

电 话:0755-83667777
地 址:深圳市深南中路2008号华联大厦8层  ICP备案证书号:粤ICP备11100852号-3   百度统计